斑點叉尾鮰(學(xué)名:Ietalurus Punetaus)是鮰科、鮰科魚類。屬大型魚類,最大個體可達20千克以上,體型較長,前部較寬肥,后部較細長,頭部較長。口亞端位,頭部上下顎具深灰色觸須4對,長短各異,以口角須最長,鼻須最短、眼較小,側(cè)中位,鰓孔較大,鰓膜不連頰部。體表光滑,側(cè)線完全,體兩側(cè)及背部淡灰色或淡茶青色,腹部乳白色或銀白色,幼魚體之兩側(cè)有明顯而不規(guī)則的黑色斑點,成色的斑點則逐漸變得不明顯或消失。背鰭1個,基底短,鰭棘1根,其后緣呈鋸齒狀,鰭條6-7根;胸鰭有1根鋸齒狀硬棘和8-9根鰭條;腹鰭于腹位,鰭條8-9根;臀鰭基部較長,鰭條24-29根;尾鰭分叉深;背鰭后有一脂鰭。
原產(chǎn)于北美洲大陸,從加拿大南部到墨西哥北部。斑點叉尾蛔為溫水性魚類,棲息于河流、水庫、溪流、回水、沼澤和牛軛湖等水域底層。幼魚階段活動較弱,喜集群在池水邊緣攝食、活動,隨著魚體的長大,游泳能力增強,逐漸轉(zhuǎn)向水體中下層活動。冬天主要在水體底層活動,而且活動能力明顯降低。主要以底棲動物、小魚、蝦、水生昆蟲、有機碎屑等為食。
斑點叉尾蛔為溫水性魚類,棲息于河流、水庫、溪流、回水、沼澤和牛軛湖。適應(yīng)范圍0-38℃,最適溫度21-26℃,15C以下攝食減少,生長緩慢。正常生長溶氧要求3毫克/升以上,在水溫25-35℃,其溶氧室息點為0.95-1.08毫克/升,pH值在5-8.5之間均可生存,而以6.3-7.5為最適范圍,9.5以上可造成死亡。鹽度適應(yīng)范圍為0.02-0.85%。
斑點叉尾鮰原屬肉食性魚類,經(jīng)過馴化的斑點叉尾鮰可以以植物性飼料為食,在天然水域中主要攝食底棲生物、水生昆蟲、浮游動物、有機碎屑及植物種子和小雜魚等;通常在底部覓食,通過觸覺和嗅覺檢測食物。海峽鯰的眼睛比其他種類的鯰魚的眼睛要大,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適應(yīng)視覺攝食。它們從日落一直活躍到午夜。當水位上升時,它們最活躍。冬天他們很少進食。幼魚主要依靠浮游生物和水生昆蟲幼蟲。在人工飼養(yǎng)的條件下,各生長階段均喜食人工配制的顆粒飼料。攝食特點為日夜均攝食,以底層攝食為主,且具有集群攝食的習(xí)性,但在幼魚階段也常到水面攝食。
成都天府新區(qū)丹龍漁業(yè)養(yǎng)殖專業(yè)合作社主要提供各種魚苗批發(fā),品類有紅白錦鯉魚苗、大正三色魚苗、丹頂錦鯉魚苗、孔雀錦鯉魚苗、葡萄衣錦鯉魚苗、金丹龍魚苗、黃顙魚苗、丁桂魚魚苗、斑點叉尾鮰魚苗、日本三系雜交鯽魚魚苗、黑烏魚魚苗、娃娃魚魚苗、臺灣泥鰍、大口鯰魚苗、鱸魚魚苗、桂魚魚苗、翹嘴紅鲌魚苗等,訂購電話:028-85609191